作品名稱:《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
設計師:蔡元良建築師
設計團隊: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2017《第九屆遠東建築獎-傑出建築設計獎》入圍作品)

臺灣大學校總區面積約114公頃,在地狹人稠的台北市區東南隅,它是一片極為寬廣而重要的城市空間。

大學校園容納了教學、研究、行政、住宅,及休閒等多樣活動,它不僅是一種微型城市,也是都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過去十幾年中,臺大校總區在椰林大道以北,發生了一些變化。隨著舊化學系館拆除及東移新建後;醉月湖由原有鮮為人知的〝後花園〞,在以步道直通椰林大道後,變成了校內的主要開放空間。

臺大的學生人數自1999年代至今,約增加了1.5倍。除了一般教室數量不足外,針對大一、大二的共同科目課程,博雅教學館在提供校內缺乏的「大班教學」,與「小班輔導」空間。同時,建築物的上方樓層,安置了分散於多處的教學研究中心群。大體來說,低樓層可及性高,公共性強,主要供教室及研討室使用。

位於湖區西南側的博雅教學館,除了以空橋與前方普通教學館連接,形成一共同科目的教學簇群外;也因鄰近湖畔及小福利社,具有極佳的環境優勢,及校園生活的便利性。

有別於系所學院建築,博雅教學館的使用人數,較校內其他建築為高。學期中,日常課間進出的人數,常在千人以上。因此,博雅教學館的空間有三種特質:
1.多重方向的路徑及出入口。
2.建築物的南、北兩側呈現不同尺度及空間氛圍樣貌。
3.室內、外空間的通視及流動性,使醉月湖區成為建築的一部份。

博雅教學館的公共特性,也來自基地東側保留的大樹,及西南側現有的樹陣綠園。此二處景觀,界定了建築東西向的入口空間,並延續了時間記憶軸下的場所感覺。東側挑高的階梯教室,形成了下方的入口平台,同時打開了小福利社與普通教學館間北望醉月湖區的視景。

回應醉月湖區的環境優勢,建築量體座南朝北,呈現東西走向。南向立面之建築語彙,以核心校區的設計準則為依據,採用了磚紅面磚、洗石子、及清水混凝土面材,保持了台大校園中心區的建築基調。建築北立面因面對醉月湖區,而有不同的表情:除了建築量體逐層遞減,材料輕量化外,形式反應了內部空間屬性而呈現多樣面貌。

為了補償建築物佔用的地面空間,博雅教學館回饋了位在不同樓層的陽台、平台及綠屋頂。由北側室外大樓梯拾級而上的綠化屋頂露台,更可以全時性供公眾休憩及觀景使用。

每一棟建築物的基地,都是獨一無二的。唯有將環境因素納入成為設計的一部份,建築才可能與周遭環境和諧共存。期盼博雅教學館及醉月湖畔的校園公共空間,能持續成為台大及市民集體記憶的一部份。

#好設計不支持嗎?快來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