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保安宮、台北市孔廟,台灣古蹟保護推手李乾朗滔滔不絕。他形容這兩件台灣建築不僅濃縮了民間工藝美學,背後的文化底蘊更是「上下兩千年、故事講不完」,「了解歷史建築便是了解城市的過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教授李清志則說,台灣過去的藝術教育只教民眾欣賞畫作和音樂,忽略建築,希望透過遠東建築獎的「古蹟參訪月」帶領民眾補課。
李乾朗說,台北孔廟有許多「第一」。孔廟一向是官辦建築,台北孔廟卻由士紳陳培根捐地、辜顯榮捐款,是迄今唯一民間籌資建造的孔廟。而「在台灣要找韓愈、司馬光的牌位,只有台北孔廟。」台北孔廟也是第一個讓近代人物入祀的孔廟,馬英九當北市長時,創先例讓陳培根後代陳維英入祀孔廟。
保安宮也是民間力量典範。李乾朗說,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自籌上億經費修繕保安宮、拿下「亞太地區古蹟保存獎」,創下台灣古蹟保存的先例。
此次擔任「古蹟參訪月」走讀講師的林嘉澍,是「台灣古蹟仙」林衡道的外孫。他是主攻歐洲的導遊,疫情期間無法出國,花兩年一一走訪外祖父走過的足跡,成功轉型為台灣古蹟導覽專家。
李清志說,林嘉澍的例子證明,台灣也有不輸給歐洲的古蹟景點,他建議民眾可先從走讀台北孔廟和保安宮等單點開始學習建築小旅行,接著擴展到大同區整區,未來還可每天選擇一區走讀,「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閱讀更多…)
本文轉載自 2022/07/18 02:06 | 聯合報 | 陳宛茜 保安宮、台北孔廟 兩千年故事講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