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集團舉辦的「古蹟參訪月」二部曲,今年帶領民眾走訪百年榮光的大稻埕及陳天來故居等特色建築。(遠東建築獎提供)


遠東建築獎邁入第25年,持續提倡建築的突破與創新。遠東集團徐元智紀念基金會與遠東百貨合作,繼去年的古蹟參訪首部曲走訪了台北孔廟與保安宮,今年4月「古蹟參訪月」二部曲,帶著民眾走讀大稻埕風華。

河航之利讓大稻埕走向繁華,淡江大學榮譽教授周宗賢在古蹟參訪的「歷史建築課堂」中介紹指出,當原本發展得最興旺的港市艋舺保守地排拒洋人時,大稻埕卻開設了洋行,讓外國領事館進駐,至今匯集了台灣大家族文化、茶葉文化、酒家菜文化、藝旦文化、洋行教會文化、廟宇神明文化,在建築上也展現出獨特的仿歐式文化。

台灣古蹟導覽達人,出身板橋林家,也是台灣歷史學者林衡道之孫林嘉澍,帶領參加民眾穿梭於大稻埕的巷弄,介紹著大稻埕實為台灣最早做城市規畫之處,座落於貴德街的李春生紀念教會前,他細數李春生被譽為台灣的「茶業之父」,因熟悉洋務,從福建購茶苗後在台灣種茶、製茶,如今的文山包種茶、茉莉香片都是他當年所生產並成功銷向海外。

李春生後為人熟知的茶商,日治時期茶商公會會長陳天來所開設的「錦記茶行」,更是將台灣茶葉銷往南洋,且在他的努力下,當時的台灣總督府正式廢除了「製茶稅」,讓台灣茶商的事業版圖走上高峰,他與兒子並投資經營了蓬萊閣酒家、永樂座劇場、台灣第一劇場等,林嘉澍更戲稱:「就是當時的娛樂界大亨」。

陳天來故居亦是大稻埕極具代表性的中西複合式建築,林嘉澍指出,包括將「錦記茶行」名稱放上建築立面,運用了北投石、觀音山石等在地石材外,設計工匠複合了美國19世紀的凸窗、英國式的欄杆、希臘式的石柱、法國式的勳飾、哥德式的拱門等多元特色,他指出:「這樣的複合式風格,只出現在台灣。」此建物作為大稻埕全盛時代茶商名人聚焦宴客之處,空間配置也反映了茶商當時的生活文化。

陳天來之子陳清汾曾經營的永樂座劇場,當時是在地及大陸戲班演出的主要場所,見證了台灣近代戲劇的發展,也成為藝旦文化的重鎮,台語歌謠作詞家李臨秋在永樂座任職時,記錄下藝旦口中哼唱的歌謠,即是傳唱至今的《望春風》。(活動連結


本文轉載自 2023/04/20 04:10 | 中國時報 | 李怡芸/台北報導 遠東建築獎古蹟參訪 走讀大稻埕風華